大学的实用新型,是贡献,还是泡沫?
专利茶馆
看 别 处 看 不 到 的
昨天的发文《短命的实用新型》,有位读者的留言,引起了Limit的兴趣。文中有一个表,就是专利生命仅为一年的实用新型数量前十的申请人,大学申请人占了九席。
有位读者留言,提供现有技术,多好。
我猜读者的准确表达是提供了公用技术。确实是,从国家层面来讲,专利技术更大的意义在于让社会主体能够去充分了解技术,利用技术,实施技术。
如果专利权失效,变成了公用技术,人皆可用之,更能够促进经济社会快速发展。
大学的实用新型专利,确实能够肩负起这样的使命吗?
来看一组数据,统计所有实用新型授权专利中企业、大学及个人的专利转让、许可的占比情况如下:
企业 | 大学 | 个人 | |
转让占比 | 4.46% | 0.95% | 6.63% |
许可占比 | 0.49% | 0.44% | 1.63% |
大学的实用新型的转让率不到1%,个人申请人的转让率确高达6.63%。许可占比仅为0.44%,个人申请人的许可占比高达1.63%。
在近三年(2017-2019年),统计实用新型授权量、失效量,数据如下:
企业 | 大学 | 个人 | |
授权量 | 800015 | 153954 | 305431 |
失效量 | 1867413 | 195879 | 336465 |
有效专利增长率 | 57.16% | 21.40% | 9.22% |
大学实用新型有效专利增长率为21%,不到企业的一半。
对失效的实用新型进一步进行统计分析,筛选专利生命期不到一年的数据,统计如下:
企业 | 大学 | 个人 | |
生命期1年以内数量 | 2085336 | 350957 | 914386 |
失效实用新型总数 | 3659845 | 530323 | 2220326 |
占比 | 56.98% | 66.18% | 41.18% |
大学的实用新型专利确实都早早的变成了公用技术,66.18%的比例也是高于企业和个人。
依据一下上面的统计数据,大致可以归纳出大学实用新型专利目前的几个特点:
1.总量不少失效也多
2.维持意愿不强
3.转化率不高
推 荐 阅 读
盘点2019 | 今年的发明,驳回已然变多,撤回来势汹汹...
End
*数据来源:incoPat,本文版权归【专利茶馆】所有,如需使用文中内容及数据须经作者同意。欢迎转发至朋友圈,公众号如需转载,可在后台发送“转载”,与联系人联系。如有不妥请联系专利茶馆删除,敬请谅解